大哉晋祠上:圣母殿、唐叔虞祠与鱼沼飞梁
晋祠,原名为晋王祠,初名唐叔虞祠,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(后被追封为晋王)及母后邑姜后而建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,为晋国宗祠。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、园林、雕塑、壁画、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也是建筑、园林、雕刻艺术中心。难老泉、侍女像、圣母像被誉为“晋祠三绝”。
圣母殿
“圣母殿”是晋祠楹联匾额最集中的地方,共有楹联10副、匾额16快。前廊正中所悬匾额,衬底蓝色,边框金色褪色,是慈禧御笔“三晋遗封”。
在圣母殿前廊正中悬挂的匾额“显灵昭济圣母”,是北宋原物。
大殿前廊柱上有木雕龙八条,北宋元佑二年(1087年)遗物。
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,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。圣母传为之母邑姜。圣母殿原名“女郎祠”,殿堂宽大疏朗,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、明代补塑2尊。
圣母殿前廊两边有站殿将军,皆宋代原物。高约4米,分立左右。手执斧钺者据说是《封神演义》传说中周武王姬发的得力卫士方粥。手执金钩者据说是周武王姬发另一位得力卫士方相。应是殿前天王力士彩塑。
的献殿,建于金大定八年(1068年),面阔进深各三间,单檐歇山顶,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,殿中前后设门,余筑坚厚槛墙,上安叉子,状如凉亭,格外通透宽敞。
在圣母殿与献殿的鱼沼泉上架十字形飞梁,既有四通功用。献殿是举行献礼、陈设祭品的所在,为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,有较好的通透性。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,前临鱼沼,后倚悬瓮山麓。
寝殿是祠庙中敬神祭祖的神圣场所,设于主轴线的后部,由于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,便仿照前朝后寝的形式来建造。圣母殿采用重檐歇山顶,殿内无柱,内置神龛,中塑圣母,四周侍从42尊,仅前部设直棂窗复加柱廊。圣母殿中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侍女像,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
赵崇云仿晋祠仕女图
42尊侍女宦官分立在主殿、东西侧殿中,排列有序,职责有别,仪表各异,形象逼真地反映出宋代宫廷侍女、宦官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层次,其中有穿着男服的女官4尊,宦官5尊,侍女33尊,共计42尊。
唐叔虞祠
晋祠圣母殿的东北面,有一座元代建筑唐叔虞祠,简称唐叔祠。主殿为元代遗构,殿前廊内有元代雕塑。
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大兴土木,扩建晋祠,镌碑刻石,宣扬文治武功。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(1023年~1031年),追封唐叔虞为“汾东王”,在晋祠西隅叔虞祠南畔,面西向东新建了规模宏大、盛冠全祠的圣母殿,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于其中,并赐封她为“显灵昭济圣母”,翻修了鱼沼飞梁。
宋之后的金、元、明、清历代,相继以圣母殿为中轴线,由西向东先后建起献殿、对越坊、钟鼓楼、金人台、会仙桥、水镜台、景清门。改变了宋以前晋祠以唐叔虞祠为主的建筑格局,圣母邑姜成了晋祠供奉的主神。唐叔虞祠主殿为元代建筑,建筑群则在清乾隆三十六年扩建。
鱼沼飞梁
鱼沼飞梁建于宋代,呈形,如大鹏展翅,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。
晋祠风物余绪
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
文字采集整理自网络资料
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,可按右上角“乐艺会”订阅。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。欢迎转发。欢迎关注订阅。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。